logo背景
欢迎来到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党校!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程力岩 薛昌建 罗春艳:对新常态下容错纠错机制建构的思考(此文获2017年度机关党建理论研讨二等奖)

发表日期:2018年07月12日   共浏览2869次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性实践活动。但创新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而基于的主观判断,所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许多干部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中顾虑重重,担心“枪打出头鸟”,不敢改革、不敢创新,甚至抱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为了避免失误,工作中畏手畏脚,致使一些改革措施遭遇“中梗阻”,一些重大战略难以落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革会有风险,干事难免出错。针对“为官不为”的现象,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因此,通过建构容错纠错机制,不仅使改革创新者感受到了“依靠”,而且也为领导干部服上了一颗“定心丸”。

一、如何准确认识容错纠错机制

准确认识是科学建构容错纠错机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目标指向、核心意涵和纠正误区三个维度来阐释容错纠错机制。

(一)判明目标指向

“建构容错纠错机制本身是新事物,是一项针对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善为等病态的政治改革试验。”在正风反腐和问责追责力度加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环境下,适时提出建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消除“为官不为”行为;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干部有激情、有热情去想事、谋事、积极做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厘清核心意涵

错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因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和逃避错误。承认错误的客观存在实质上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逻辑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正如邓小平认为,“我们的路是漫长的,还会遇到许多困难,错误也是难免的”。容错纠错机制中的“错”是指在探索性实践中出现的非主观性的错误,是政策、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的错误。“容错”是指容忍、包容、允许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限定于上述“错”项的失误和错误。“纠错”则是指在推进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上述错误和失误时及时予以指正纠偏,使改革创新重新回归正轨的一种重要措施。“在政府系统,容错纠错机制就是指当领导干部因改革创新、主动作为而出现过错时,政府系统要有容纳、接受和纠正此类过错的制度机制,进而鼓励改革创新和行政有为。”

(三)纠正认识误区

当前,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许,但“容错机制”这一电子领域的专业术语被运用到治国理政当中,大家对此理解不一,难免会出现误区。误区一:容错就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松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上到下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制度设定执行的程度越来越严,干部“自由裁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当前一些干部的一块“心病”就是担心自己干事会错事、索性不干事、不干事又怕误事。而建构容错纠错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医治这种“为官不为”的“心病”。误区二:“容错机制”就是逃避法纪责任的“免罪牌”。“容错机制”虽然为领导干部提供了“容错空间”,但中心主旨是保护那些在推进改革创新过程中发生“无意之失”的领导干部,切忌把组织提供的“容错权”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打着“改革创新”的口号,不讲科学、脱离实际、不计后果的行违纪违法之事,成为典型的“试错模型”。误区三:“容错”的范围较模糊,“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部分所谓的“睿智者”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出事就是最大的‘政绩’标榜为自己新的价值取向。”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党内坚决杜绝这种“为官不为”、堕落思想的滋生和助长。

二、如何科学建构容错纠错机制

无论是面对脱贫攻坚的复杂局面,还是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战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领导干部改革创新、提高干事创业的的积极性,都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容错纠错机制和办法

当前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了鼓励改革创新、干部容错免责的制度文件。例如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对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江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保护和激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担当有为的意见》,明确对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除外),属于不可抗力导致,或无失职行为并同时符合 6 种相关条件的干部可免予追责。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试行)》,提出四川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没有为个人、他人谋取私利,没有为单位或小团体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七种情形可容错免责。但就目前看,容错纠错机制总体仍处于宣传引导阶段,各地还须结合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出具体细则对容错纠错机制建设作出制度安排,积极在相关行业、区域率先开展试点,细化、量化落实到具体哪些错误可以容,哪些错误不能碰,为更大范围推广提供宝贵的参考样本。

(二)加强程序规范,科学合理设置容错免责认定和界定

为防止类似“为党喝酒”“为单位行贿”等行为“浑水摸鱼”,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完善一整套具体操作流程。一是建立审查机制或监察领导小组。针对过错按程序认定,到底该不该容、怎么容,解决操作层面的判断。如浙江省义乌市明确容错免责按照申请、初核、调查、认定、实施、答复6个步骤进行,这一过程不仅使认定程序逐渐规范化,同时也杜绝了人情的干预。二是建立改革创新重大风险评估程序。对风险进行分级设定,并实行事前备案制,评估此项任务的风险大小及责任权重,有针对性的对特殊案例进行审查、认定。如分管具体工作的副职,因工作调动每年分管不同的繁重任务且连年因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导致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等特殊案例如何认定?再如信访问题,完全按照法律法规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但用其他方法解决起来省时省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给领导干部一个宽松的试错环境?而不是在发生问题时,即使一边上报一边在处理,但最终结果却仍是处理的好没问题,处理的不好直接问责。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素质和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许多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究其原因就是思想上出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就要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干部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特别是要加强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其理论思维能力和政治鉴别能力。二是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明确“不是为了当官才做事,而是为了做事才当官”的做官初衷、弘扬“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种“为官有为”的担当精神。三是深入开展新理念培训。以终身学习为目的,充分发挥党校的基础功能作用,围绕“十三五”规划、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分层、分类、分专题开设专门课程,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使干部深刻领会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切实增强“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四)加强奖惩力度,建立支持奖励、容错免责与问责追责体系

“撑腰 ”的目的,就是要为担当者遮风挡雨,做冲锋者的“后援团”,为此建立健全奖励、容错免责、问责追责系列配套体系便是一项保持领导干部风清气正、敢闯敢干的重要举措创新。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用人潜规则,着重突出选用重品行、重敬业、勇担当、勇创新的优秀干部。正如习总书记曾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改革创新者的撑腰鼓劲不应仅止步于容错,还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地方、组织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资助。对工作突出的优秀干部进行广泛宣传,树典型、创示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容错机制绝不是挡箭牌,要正确把握是非界限、政策红线、法纪底线,科学的评判干部政治品质、实绩实效。强化干部日常考核监督,利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建立监督举报平台,及时纠察“为官不为”行为,让“太平官”不太平。

(五)加强舆论建设,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容错纠错氛围

是否拥有足够宽容的社会氛围,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在改革攻坚中,不仅需要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舆论氛围,更要加快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共识。”一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决策和落实。通过采取征求意见建议、聘请民间顾问、召开听证会等形式让群众广泛参与,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二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通过发布政务信息、政务公开等方式进行公开通报,通过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让群众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所作所为,包容干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差错。三是加强容错纠错文化建设。加强对容错纠错机制的广泛宣传,为广大干部敢闯、敢试、敢作为、敢担当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

“容错纠错机制是政治理念上的成熟,是审时度势做出的努力,更是思想上的解放。”基于实践意义,当前各地探索试水的“容错纠错机制”,无疑为我们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扎实有效推进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经验化样本。但是“容错纠错机制”本身就是一项新生事物,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啃的都是“硬骨头”,这就要求带领改革的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有“敢闯敢干”的拼劲,真正将容错纠错机制用足、用活,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

参考文献:

[1] 徐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若干思考 [J].清廉四川,2016(3):37-38.

[2] 苗启新、管庆云、柳亚玲等.容错机制怎么构建 [N].学习时报,2016-07-04.

[3] 郎佩娟.容错纠错机制的可能风险与管控路径 [J].人民论坛,2016(4):21.

[4] 蒋来用.以务实精神合理创设容错机制 [J].人民论坛,2016(4):11.

[5] 刘宁宁、郝桂荣.新常态下如何科学构建容错纠错机制 [J].人民论坛,2016(4):18-20.

[6] 康华.试论创建敢于担当者担当机制 [J].知行铜仁,2016,77(1):46-49.

[7] 胡志朋.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重点把握几个环节 [J].领导科学,2016(7):15.

[8] 毕宏音.从各地试水看“容错纠错机制”的系统建构 [J].人民论坛,2016(4):15-17.

[9] 王希礼.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J].前进,2008(9):51-52.

[10] 刘忠培.走出容错机制的三大误区 [EB/OL].http://zgsc.china.com.cn.

[11] 樊树林.“容错机制”为干事者“担当” [J].领导之友,2016(8):25. 

[12] 盛茂林.鼓足干劲奋力拼搏为“十三五”开好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J].前进,2016(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