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流水哗哗响,常胜的红军来渡江。”1935年5月3日——9日中央红军成功渡过金沙江,进入凉山境内,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后于5月30日全部人马离开凉山。红军在凉山总共历时28天,途径凉山10个县市,总行程达500余公里,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事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抢渡金沙进凉山
南渡乌江后,毛泽东同志便指挥中央红军立即整装出发,兵锋直指贵阳,以佯攻贵阳之势,诱蒋调滇军驰援,为红军西进云南创造有利条件。当滇军成功被调出后,便立即指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向金沙江挺进。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野战军速度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命令左路红一军团抢占龙街渡,右路红三军团抢占洪门渡,中路军委纵队和五军团抢占皎平渡。从1935年5月3日起,经过30余名当地船工七个昼夜的连续摆渡,两万多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图谋。
会理会议固核心
渡江后的中央红军得到难得的休整。为了补充给养,中革军委下令红3军团攻打会理城,但由于会理城布防严密、城池固若金汤,最终攻城失败,大部队绕城北上。攻城虽然失利,但党中央在会理城郊的铁厂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理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维护了统一,增强了党内军内的团结。
礼州确定前进路
经会理北上后,中央红军又面临重重考验,如何迅速北进夺得渡河先机,又成为摆在中央红军面前的重大考验。中央红军绕过西昌城后本意图经越西抵达大渡河离开凉山,但据获悉情报,越西大道已被敌人封锁,并在大树堡渡口和汉源、富林等地严密部署,企图让红军复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的悲剧。中革军委当机立断,在礼州边家祠堂召开临时会议,决定泸沽改道分兵,走冕宁小道前往安顺场渡过大渡河。
彝海结盟开通道
走冕宁小道渡大渡河,必须经过具有千年彝汉矛盾的拖乌地界。中央红军进入冕宁后,为进一步化解彝汉矛盾,以朱德总司令名义颁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严守群众纪律,彝族同胞逐渐开始接受这支队伍,为彝海结盟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经过一番深刻谈话,最后决定在冕宁县彝海边歃血为盟,刘伯承还赠予小叶丹一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彝海结盟后,在彝族同胞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百里彝区,直奔大渡河而去。5月30日,中央红军全部人马渡过大渡河,离开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