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背景
欢迎来到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党校!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红军长征在凉山】③红军长征在会东

发表日期:2025年04月25日   共浏览21次

  会东处在川滇交界,是红军长征关键战略节点。其地理和交通优势明显:军事通道上,金沙江江面宽阔且水流湍急,红军若能成功渡江,便能快速摆脱国民党军围堵。红九军团于会东开展军事行动,此乃红军“巧渡金沙江”战略关键部分,其战术运用与实战收获,和红军战略转移及生存紧密相关。

62f35b929728bef3295e99a082c7fc1.jpg

红九军团为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北上,成功完成掩护任务后,在贵州金沙江镇与中央红军主力分开,1935年5月3日,先头部队进达会泽县紧邻拖布卡的尖山沟、小江一带。傍晚,红九军团派出七团的1个营和侦察连,带着1部电台,由参谋长郭天民率领从会泽出发,前往金沙江侦察渡江地点,并负责联系渡江船只。5月4日上午10点左右,将渡江地点确定在鱼坝滩对面的饶家沟口(现云南省昆明市树桔红军渡口)。1935年的鱼坝滩,属巧家县管辖,又称巧二区。5月4日下午两点钟到达金沙江边的树桔展开渡江行动(今会东县老君滩乡鱼坝滩对岸)。

5月4日,平时热闹的渡口已不见渡船和行人,就连两岸在盐场装运盐水的140多条船只已不见了踪影。原来早在5月2日盐场盐务所(盐场位于现鱼坝村1社汪家坪,已不见原貌)和当地甲长、保长接到巧家县县长汤祚命令,封闭饶家渡口和鱼坝滩渡口,并销毁渡口和盐场装运货物的所有船只,阻止红军过江。

5月5日,先头部队借助船工帮忙,抢修好一只拉不走的破船,下水渡人过江,饶树清兄弟二人和红军战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太阳快落下山头时划到了鱼坝滩渡口。战士们向上游走去,又找到了3只船。当晚趁着夜色不明,红军将士就用这4只船往返13次,把先遣部队附属侦察连和一个营200多人渡过了鱼坝滩,占领了江边的汪家坪、鱼坝滩,控制了江岸。曹达兴马上组织兵力,穿上在会泽县城缴获的国民党军军服,伪装成国民党中央军,直奔上游18里地的汪家坪盐场(今老君滩乡境内)。曹达兴布置好兵力,闯入盐务所,红军侦察连凭着机智判断和巧妙伪装,没费一枪一弹就拿下了盐场,缴获枪支28支、盐税款50000块银元、食盐100000余斤,并分发给老百姓,更大的收获是找到了沉船的地点。

5月6日到7日,主力部队3000多人陆续过江。为阻挡国民党追兵,红军按船工工钱5倍给予补偿,而后把所有船只沉入江底,这般操作切断敌军补给线,渡江完毕,红九军团兵分三路前进。5月7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获敌军信件后,快速部署,二、三路部队下午2点进入冬瓜坪占据了冬瓜坪的有利地势,分两路夹击国民党驻军。国民党驻军毫无防备,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仅40分钟就歼灭敌军,毙敌50多人、俘虏300多人,缴获迫击炮4门、机枪54挺。此役巩固了渡江成果,震慑沿途敌军,为主力红军的北上征程争取到了关键的战略主动权。依据《会东县文史资料汇编》所记载,红九军团在会东开展的行动,实现了“未损失一兵一马”的佳绩,充分展现出其高度的军事组织能力与灵活多变的战术运用,有效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

5月10日至11日休整期间,红军积极投身政治动员和群众工作,全力播撒革命火种,极大激发群众革命热情。破除谣言、赢取民心。在红果乡(今江西街乡)查抄土豪财物分给群众,还动员青年参军,其中红果乡的林万夫等30多名青年加入红军(会东共有120多名青年参军)。林万夫后来成为河南省军区副参谋长,其后人至今珍藏红军信物,成为会东红色基因的生动见证。

(供稿:中共会东县委党校)